寫在最前面
從大學開始,就一直有想要經營 blog 的念頭,斷斷續續的寫過幾篇文章,但始終沒有堅持下來。想經營 blog 的原因有很多:練習文筆、建立自身品牌、提醒自己學習,但以上所有原因都比不上好好感受生活。
關於人生,我始終覺得,最重要的是學會活在當下,而好好感受生活便是對活在當下最有力的實踐。
那該如何好好感受生活呢?寫作。
我很喜歡的一個比喻是這樣描述寫作的「文章是想法和感受的具象化,寫作是一場手術,書寫者以筆為刀,將自身放上手術台,挖掘那些深藏的東西」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我們無處可逃,只能看到最真實的自己,即便最後擺在眼前的事實通常是,混亂而充滿缺點的自己。
一個不了解自己,連自己的感覺都不敢面對的人,要談何感受生活。
其實自 2020 畢業,進入職場工作後,我總感覺找不到生活的步調。人生的道路那麼寬廣,卻沒有任何一個是我想去嘗試的,更精確一點來說是,沒有任何一個是我敢去嘗試的。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害怕走出舒適圈,不敢去嘗試,更別說當初訂下要出國讀書的目標,現在看來反倒更像是束縛自己的魔咒。
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年之後,湊巧的碰上了疫情。疫情緣故,原先本就半遠端的工作形質,直接變成了全遠端。更多與自己相處的時間,讓我不得不好好審視自身。渾渾噩噩是痛苦的,直視自己也是痛苦的,既然橫豎都是痛苦,那何不選擇起碼有機會可以擺脫現狀的那個來做?
自問,所謂的「想像中的恐懼」,真的值得綁住自己嗎?
答案是,不值得。
所以此時此刻,我在這裡寫下這些文字。
如果有人問我,是否會覺得後悔或可惜,沒有好好利用提前畢業的一年,讓我在人生的路途走得更前面。
我會說,我不覺得可惜。就像潘柏霖在這裡沒有光的退薦序裡寫的「苦難是無可避免的,你可以先躺下來。躺夠了,儲備了夠多的力量,你再決定要不要站起來。你再決定要不要背著苦難,一起離開。」停滯迷惘的那段時間,並不是沒有意義的,而是為了再出發所預留的準備期,待時機成熟後,便能再次啟航。
而現在,就是那個時刻。